400-123-4567

新闻中心 分类
cq9电子科学认识保健食品发布日期:2022-11-25 浏览次数:

  CQ9电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给出的表述是: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的主要区别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特殊种类,界于其他食品和药品之间。1.保健食品强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而其他食品强调提供营养成分。

  3.保健食品根据其保健功能的不同,具有特定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而其他食品一般不进行区分。

  1.使用目的不同:保健食品是用于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保健食品按照规定的食用量食用,不会给人体带来任何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危害。药品可以有毒副作用。

  目前,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只有27项特定保健功能,经注册批准的保健食品都在批准文件中对可声称的具体表述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超出批准的内容、虚假夸大声称产品功效等问题,如批准的辅助降血糖的产品被宣传成可以代替降糖药物,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则被号称具有防癌、抗癌功能等等。

  此外,市场上普通食品宣称具有保健功效的现象也很普遍。如各种酒类标称为“保健酒”,并宣称具有养生和壮阳功能;饼干则宣称养胃,饮料标称为可以提神醒脑等。还有产品宣称“治疗高血压”“对膝关节有保护作用”“补肾壮阳”“对更年期综合征有改善作用”等等,而这些均不属于国家允许的27种功能范围之列:

  1.增强免疫力;2.辅助降血脂;3.辅助降血糖;4.抗氧化;5.辅助改善记忆;6.缓解视疲劳;7.促进排铅;8.清咽;9.辅助降血压;10.改善睡眠;11.促进泌乳;12.缓解体力疲劳;13.提高缺氧耐受力;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15.减肥;16.改善生长发育;17.增加骨密度;18.改善营养性贫血;19.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20.祛痤疮;21.祛黄褐斑;22.改善皮肤水分;23.改善皮肤油分;24.调节肠道菌群;25.促进消化;26.通便;2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卫食进健字”的保健食品为2003年之前卫生部审批的,相应信息可到卫生部网站查询;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的保健食品的相关信息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保健食品数据库查询(数据查询→保健食品→国产或进口),与上述批准文号不符或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未查询到的产品不是经过批准的保健食品。

  具体标示为:卫生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食健进字+(年代号)+顺序号”或“卫进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下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字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下面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字样。

  说保健品能够治疗甚至治愈疾病,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保健品可以调节、增加人体的某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食品辅助治疗。而且要注意,选择保健品一定要对症,一定要根据身体所需,最好有医生的诊断建议。将保健品以药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停用,往往会使服用者若有所失,造成心理的不适。如果以保健品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影响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一些消费者听信广告宣传,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这些想法不太科学。其实任何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营养专家都会告诉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为我们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在正常情况下,只要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适量,吃得均衡,就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有人觉得年纪大了,应该补补身体。于是亲朋好友送,自己买,保健品越吃越多,结果造成过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肠负担,还引发毒性反应。例如我们常见的人参,肯定是好东西,但并非什么体质的人都能吃。吃得不对的话,会引起发热上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对于长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经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这时如果服用深海鱼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损。部分滋补保健品应当按疗程服用,否则很容易营养过剩或产生副作用。

  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几样保健品,结果吃出一身病。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么,再确定补什么,怎么补,吃多少合适。例如,蛋白粉适用于患严重胃肠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错,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物,就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服用保健品不仅应因人而异,还要因病、因时、因地而异。如果盲目滋补,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就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会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泻者如果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现在保健品行业有一句话,叫作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成广告、四成利润,就是说保健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投到了广告和销售商家身上,真正在产品营养价值环节的投入少之又少。所以价格越贵并不见得效果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一种功能,一种产品包装豪华,天天做广告,价格自然畸高;另一种产品,看着不起眼,其实营养价值并不见得比前者差多少。

  现在市场上各种打着“高科技”(纳米、量子、磁场、生物电、基因、干细胞等)牌子的保健品,一茬接一茬往外冒,消费者一次次掏腰包,结果仍然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例如某干细胞产品宣称可以治疗癌症、脑萎缩、帕金森、艾滋病、老年痴呆等众多疑难杂症,可以使60岁的老人用后全身皮肤光滑像婴儿,白里透红,可以使不育不孕者治愈怀孕,男性前列腺者服用三天治愈……事实上,干细胞目前多运用于医疗领域,应属于医药生物方面的产品。目前,在我国,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认可的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于白血病的治疗,而不少企业却打着干细胞的名义忽悠老年消费者。

  我国的保健食品主要分为营养素补充剂和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功能性产品两大类。营养素补充剂指以补充一种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而不是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此类产品仅限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与保健食品包装外观相似的普通食品。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一是要认准“蓝帽子”,二是要学会辨别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批号和普通食品许可证号。普通食品许可证号标识,此前消费者最熟悉的就是QS标志。根据新的规定,食品QS标志将在2018年10月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SC”编号,今后消费者买食品要认准“SC”编号!

  “SC”是食品生产许可编号,是与企业对应的唯一编码,能够实现食品的追溯。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SC(“生产”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数字从左至右依次为:3位食品类别编码、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2位市(地)代码、2位县(区)代码、4位顺序码、1位校验码。

  近几年,驼奶、羊奶……追随着牛奶悄然进入消费者视线。在厂商口中,这些奶比牛奶更胜一筹,比如驼奶宣称能让乙肝转阴、降低高血压、治疗糖尿病等;羊奶也被宣传为“最接近人奶”的“奶中之王”,对过敏症、胃肠疾病、支气管炎症或身体虚弱的人群疗效显著。事实真的如此吗?对于成年人来说,不管是牛奶、羊奶还是驼奶,都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它们的成分不尽相同,可奶毕竟只是食谱的一部分,对人体健康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某一种奶,而是整体的膳食结构。因此,这些奶之间的差异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很难进行简单比较。

  近些年,速成鸡、速成猪、速成鸭等被用于餐饮,已是普遍现象。但是,关于这些速成动物的各种谣传也是此起彼伏。比如近年来流传甚广的“速成鸡”“激素鸡”“6翅8腿鸡”等,业内多位专家均指出,人们对肉鸡存在一个误解:一般认为鸡饲养到半年以上发育成熟才出栏,而白羽肉鸡40多天就可出栏,此时体重也已达2.5公斤左右,对此很多消费者极其不理解,事实上,这正是百年来世界各国的育种专家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

  正如人的寿命虽能够达百年,但生长最快的时期是最初的婴幼儿时期。实际上白羽肉鸡40多天出栏时并未达到性成熟,尚处于幼年阶段。产业界选择使白羽肉鸡40多天出栏是因为此时蛋白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肉质最嫩而易被人体吸收、最有益人类健康,产品(如翅、腿、胸肉)规格统一,最方便烹饪加工食用。同时,此阶段的饲料报酬率最高,料肉比最低,经济效益最佳。针对家禽、家畜在喂养上,人们一直存在误解:认为吃饲料长大的就不好,吃粮食长大的才叫健康,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所谓的饲料本身就是粮食制成的,一般是用玉米,还有榨完油后的豆粕等东西制成,还有一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是给动物补钙补磷等微量元素的,以帮助动物更好地生长。

  目前,养殖业最大的问题是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肯定会用的,如果休药期没控制好,可能会有一定影响。生活中,去正规市场或商超选择大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在质量上是有一定保障的。

  很多老年人热衷买保健品,希望通过这些保健品延长自己的寿命,其实是不明智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寿命与四大因素有关,一是遗传,占15%;二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占17%;三是医疗卫生水平,占8%;四是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占60%。调查显示,长寿老人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其实是很随意的,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些人基本不吃肉、也有人要顿顿有肉。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心态平和;起居有规律,睡眠质量好;饮食有节,不挑食;喜欢劳动,闲不住等。所有长寿老人都认为心态好是健康长寿最重要的因素。

  近几年,国内一些地方被称为“长寿之乡”,并衍生出许多“长寿食品”。然而,因“长寿食品”夸大宣传遭消费者投诉的情况却时有发生。例如,早在2009年底,广西巴马正中长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正中巴马火麻酥”、巴马千百年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墨米香酥”、五谷杂粮长寿养生产品天然坊生产的“长寿龟苓膏”等因消费者投诉宣传各种药效和疗效,被当地工商部门查处。事实上,“长寿食品”多为普通食品。

  真的“壮阳”有不少保健食品直接或隐晦声称具有“壮阳”功能。国家食药监总局提醒:目前,我国允许注册申请的特定保健食品功能除国家公布的27项外,不包括补肾壮阳、活血通络、益气固本、滋阴壮阳、滋补肾阳、壮阳补肾等相关功能。原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从未批准过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一律属于假冒保健食品。

  在保健食品销售中,有不少产品宣称具有各种“补脑”功能。国家食药监总局提醒:国家从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国家批准的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理性消费,谨防受骗,切忌相信个别不法企业的虚假夸大宣传。

  一是锁定目标群体。广播电视上的虚假广告一般都是针对农村消费者和城里退休的老年消费者,利用这两个群体比较崇拜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的权威性的心理,认为在这些媒介上播放广告的企业,也包括他们的产品,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核的。

  二是包装宣传。一些保健品企业投放的广告,很多都会伪装成软文形式。比如电视的保健品广告,很多保健品企业并不会单纯以广告形式投放,而是购买时段,做成养生类节目。节目大多数时间在传播中医养生知识,培养固定的观众群,在观众中建立起权威感之后,才会搭售自己的产品。而广播节目中的保健品广告,很多会包装成消费者和专家问答的形式,但其实这些专家都是假的,而打电话进来的消费者也是假的。报纸的形式也差不多,很多保健品企业,会购买整个版面,之后包装成新科技产品的报道。为了增加宣传效果,这类虚假广告基本上都会在广告中制造虚假的医学权威,比如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世界医学专家、北京等各大医学院的教授等等。

  因为广告商精确地定位了那些“即使不相信也会说服自己相信”的老年群体,所以以下几种心态要不得:

  1.抱有侥幸心理型:嗯,好像不靠谱,可万一是线.树立更低的比较对象型:管他呢,电视里总比街头推销的可信点儿吧……

  3.盲目自信型:我xx岁了,什么没见过/我是xx专业的,我对xx研究很深,不会被骗的……

  4.自我说服型:我认为在某种条件下,它应该/可能/也许有效,它的原理应该/可能/也许是这样的……

  很多保健品在宣传过程中,冒充药品欺诈消费者。看到广告上的商品,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上,查询它到底属于药品还是食品,如果属于食品,就说明根本不具备任何医学上的疗效,这种方式最可靠。有些境外的产品,可以到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上查询它的属性。当然,如果连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批号都没有,那就更是假冒伪劣产品了。

  此外,广告中只留电话和信箱号以及与其他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做比较的产品,就更不能相信了。

  2.以国家机关、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XX协会”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作证明等。

  1.60天远离高血压;1个疗程,头不晕了;3个疗程,不但血压平稳,多年的高血脂、脂肪肝也好了。

  2.很多慢性病全面改善,病情全面康复,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身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了,白发变黑,恢复年轻态。

  4.不到15天,血压降下来了,畏寒肢冷消失,睡眠香甜;三个月后,偏瘫的肢体运动正常,晕眩耳鸣消失,视物不清,脖子僵硬等问题也消失了。

  5.使用当天,感觉身体有了劲,走路不踩棉花;使用三个疗程,降糖针或吃药明显减少,不再嘴馋,敢吃能睡,平稳控糖,恢复糖代谢。

  最近,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加大对食品功能声称广告违法和虚假宣传的监管处罚力度。依法加强广告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查处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以及发布虚假违法食品、保健食品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广告经营者、发布者的监督检查,督促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切实履行广告审查责任。严肃查处食品广告中虚假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效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食品作虚假宣传且情节严重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五款的规定,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暂停销售该食品,并向社会公布;仍然销售该食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食品,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于涉及欺诈和虚假宣传的食品、保健食品广告,责令停止播出、下线,并通报相关部门依法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生活中,老年人经常会在街头巷尾碰到一些打着“祖传秘方”“包治百病”旗号的“游医”,声称某种方法别人都没有,只有自己有,甚至在网上,在学术刊物上都查不到。然后发放一些印刷精美的免费小册子,重点介绍自己的“祖传秘方”。结果,一些老年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而上当受骗。

  提醒:这些骗子秉着治不好病人也吃不坏人的原则去配制所谓的祖传秘方,实际上往往是用一些无毒无害植物剁碎或是磨粉,或者是用番薯、土豆、淮山、豆子等食物切片晒干染色磨粉之类的方法经过处理后,把上述物质再掺些辣椒粉、花椒粉、薄荷粉等辛辣刺激的物质,让人吃起来味道特殊,味蕾和神经受刺激,掩盖部分病症。这样的骗子经常是游方行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其所谓的祖传秘方肯定是无任何治疗作用的。

  一些不法商家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广告“明星”,比如被媒体曝光的“广告神医”胡祖秦、刘洪斌等专职“广告演员”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提醒:对“老年人讲座”留个心眼儿,多对照生活常识想想,实在无法判断,也要采取“拖”的方式,弄清楚产品的真实面目再出手也不迟。

  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对老年人以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相诱惑,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非法组织者一般选择在菜市场附近、集贸市场附近、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他们谎称受医院委托,正在开展一项对老年疾病普查的“心脑康复工程”,该活动由“中国老年×病预防中心”和“中国第×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等。组织者请老年人填写“健康状况普查表”,与他们攀谈,逐步了解老人的家庭人员组成、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等,圈定“潜在客户”,最后,他们向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老年人发放免费体验卡,根据此前的健康调查,有针对性地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花高价购买。

  提醒: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使用“彻底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老年人往往非常“恨病”,保健食品销售人员就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老人想听什么就说什么。”

  一些不良商家经常打着所谓的“专家”名号进行所谓的“义诊”活动,先是免费讲课,再进行免费量血压、血脂等常规检查,假称老年人患有某种“严重疾病”,最后利用老年人听到病情六神无主的状态,适时地推销保健品。建议老年人先购买一个疗程,并告诉老年人食用一个疗程后,其还会再来做免费问诊。二次问诊,结果是病情好转,建议老年人接着购买该保健品,如此周而复始。

  提醒:要认清“专家”的资质,去正规医院看病就医。要特别防范所谓的“专家”实际上就是企业的销售人员,只是穿了个白大褂而已,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千万不要被这种所谓的“免费体验”所诱惑,要知道“免费午餐”背后肯定暗藏猫腻。

  针对部分老年人远离子女、生活孤单寂寞的特点,有些不良无信的营销公司则雇佣人员,采用嘘寒问暖、上门陪伴、聊天、做家务等方式,通过所谓亲情服务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温情麻痹,随后高价推销保健食品,使老年人“无法拒绝”“心甘情愿”地的自掏腰包买其功效夸大的暴利保健食品。

  提醒: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在保健品消费中,要保持一份理智,切忌为了感谢别人所谓的关怀而买了一堆自己不需要或是没有效果的产品,造成了财产损失和身体的损害。

  利用“免费试用”“免费套餐”“赠送体检”等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最后要求老年人购买其价格高昂的产品。

  提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不法商家承诺的免费赠送、半价促销等要经得住诱惑,不贪图小便宜,否则可能会吃大亏。

  骗局中,最普遍被不法商人使用的“试吃试用”也是屡屡得逞。针对老年人比较节俭的特点,一些商家会采用试吃试用的方法,告诉老年人可以先试吃几天。在试吃的过程中,会有专人跟踪问访试吃情况,在问访中,不停地向老年人灌输该产品如何如何好,然后向老年人诉苦自己工作如何不容易,完不成业绩公司会如何如何等,面对态度诚恳的小伙子小姑娘,几次下来,很多好心老年人就觉得“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而且也试吃过了,没什么不适感觉,掏钱购买水到渠成。

  提醒: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保健品推销员,老年人不要碍于面子不好回绝。实在回绝不了,就用一些诸如“过两天再说”之类的语言先应付过去,然后离开“是非之地”。

  “买保健品国家给补贴,买的越多补贴越多,货到付款不用担心!”很多销售人员打着各种组织(中国XX协会、国家百岁工程、国家XX养老公益援助工程等)或国家补贴(健康工程、惠民工程)的旗号,让老年人觉得不买产品都是吃亏。此外,某些不法商家还会冒充“国家卫计委”向家境贫寒、久病缠身的老年人打电话,谎称能为他们向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

  提醒:2017年初,媒体刊登了脑力智宝骗局,提供被骗信息的数十位老人都是被“补贴”这一套路所骗,买一箱4万元的产品自己只需要花1万元,其他都是“国家”补贴,这种骗局很容易突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线。

  保健品销售展会一般在高级酒店租一个厅或在公司会议室举行,老人入场后将接受“名医”讲课“洗脑”。一般公司老板会先渲染公司实力有多强,例如,与XX大学医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所邀请的名医名气如何大。讲座形式虽老套,内容却不断升级。讲座引入很多生物科技、量子科学、激光治疗时髦概念。打“科技牌”是保健品会销常用套路。

  提醒:保健食品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意识。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就是普通的保健食品。

  一些不良商家向老年人承诺购买保健品成为其会员后,不但产品价格可优惠,如果介绍朋友过来,还能有高额回扣,诱骗老年人成为会员后带朋友过来购买保健品。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提醒: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供不应求的广告宣传,要理性观察分析、不要跟风、不要被假象蒙蔽、理性购买。